102工程指挥部与二汽建设(三)
二汽建设初期, 102除了抢晴天、战雨天、争分夺秒抢时间紧张 施工外,还要不断迎接来自大自然的、人为原因造成的方方面面困 难的严重挑战,在不断战胜困难,不断付出奋斗乃至牺牲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出102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向世人展示了102人永 不言败、不被任何困难打垮的硬朗作风和顽强意志。 在运输能力特别紧张的时期,一面是施工现场急需机械望眼欲穿, 一面是调运来的大批机械设备和生产生活物资趴在各地火车站排 队编组等候托运,好容易装上火车了最近也只能运到丹江口,许多 大型机械下了车皮因没有平板车托运,还要组织大量的维修人员现 场拆去车篷、驾驶室等机件,零部件用汽车运,履带吊车、挖土机 还有推土机等“裸机”就需要司机穿戴着雨衣、草帽、口罩,顶着 老白公路上漫天的灰尘,驾驶机械一点点往十堰“爬”,几十个小 时后到了目的地,驾驶员们都成了“泥猴”;厂房建设用的钢筋, 一般是十几米长,当时没有拖车或半挂车运输,在运力最紧张的时 期,102预制构件厂组织了青年突击队,每天带上干粮、水,天不 亮就出发,两架木板车串起来为一组,从郧县邓湾把钢筋拖回十堰。 他们的队伍排列开蜿蜒几里路,顶着星星出发,踏着夜幕回来,来 回一趟六十公里,队员中很多是年轻姑娘,累极的时候经常是掉着 眼泪在拉车…… 几万人的安家居住也成为了大问题。为解决大批人员的安家和居
住,102一方面从数千里外的北京、牡丹江等地不断购置大批的木 板房,另一方面各团搭建大车间、搭建干打垒房子和芦席棚,有的 大车间里最高峰的时候搭大通铺能住上几十号人,被职工们戏称是 “永定门车站”;铺板短缺,在外地调运不及的情况下,有的单位 集体宿舍采用把竹竿钻眼,用铅丝串联起来搭大通铺,一个人翻身, 恨不得全铺的人都晃悠;为了解决家属住房,单位帮忙牵线搭桥、 个人走村串街租民房,单位驻地周边几公里范围内的地方,老百姓 的土坯房、甚至牛棚、猪栏里都住上了人;当时遍布102的公共厕 所基本都是芦席、苇子糊层泥搭就,不少厕所男女之间个儿高的人 立起身能看到彼此头顶,同事之间开玩笑,也许就会以此随意编排 某某人,就说他一日上厕所没带纸,遂高声喊道,“那屋的,扔点 儿纸过来”…… 生活方面的困难更是举不胜举。进驻二汽初期,缺油少肉,缺少蔬 菜,有的单位吃上了盐水煮黄豆,有的吃炒咸菜,至于米饭里沙子 多,大锅菜里吃出了虫子,粉条菜里有老鼠屎,都成了司空见惯的 事情,更有甚的是自己养的猪不知什么原因死了但又舍不得扔,炊 事员情急之下用气焊枪把猪皮割去,再在开水锅里长时间消毒后做 菜吃;大批北方来的人不习惯南方的霉雨气候和蚊虫叮咬,浑身不 断起疙瘩痛痒难耐,又没有条件得到有效医治,皮肤被抓挠的冒水、 流脓甚至溃烂,动辄还会引起感染发烧;带家属的职工家庭就更窘 迫,有的是因短期租住狭小的空间带来的行李无法打开,有的是因 盛装生活用品的行李包装箱还在火车站货场,运回来的日子遥遥无 期,缺锅少碗,缺衣少穿,小孩子上不了托儿所,大点的孩子上不 了学,加上生活环境不习惯,房东讲话听不懂,晴天还好,逢雨天 老老小小一家人只能点着蜡烛缩在“窝”里不出来…… 在特殊时期和特殊环境下,102队伍的凝聚力也在经受着锻炼和考 验。正值“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天南地北多少个单位的 人走到了一起,职工之间无论是语言、文化、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 差异,彼此缺少沟通,更多的情况下还有相互戒备。许多人虽然来 自同一个单位,但或多或少存在“走资派”和“保皇派”派别之间 谁对谁错没完没了的争斗和对立情绪;有的干部还没有得到“解 放”,有些干部虽然被“三结合”进了领导班子,但由于在文革中 受到了冲击,还没有从困惑和惊恐的情绪中走出来,虽然在竭力干 工作,也时不时遭到曾经的“造反派”的责难和训斥。在这种情况 下,部队转业官兵和共产党员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以“五湖 四海”为目标,坚信党的领导,从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 克服自然界的困难牵扯了102很大的精力,但是大自然的肆虐则是 让102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盛夏季节气温居高不下,职工家属们居 住的油毛毡盖顶的芦席棚和木板房可谓是沾火就着,甚至还有莫名 奇妙的自燃,在当时没有消防队和缺乏消防设施,家属住宅区留下 的大多是妇孺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火灾基本上就是“望天烧”。在 一次次突发的火灾中,许多102职工家庭原本就不多的财产化为了 乌有,因火灾伤、残、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1973年夏,102五七 机运团北场家属区(现东风公司车轮厂锅炉房所在地)木板房失火, 一次就烧死两人。夏秋之交的洪水,不仅造成了大量国家财产的损 失,也使102人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和威胁,为此也逼迫102各单 位在每年的“立秋”前后都要为防洪水而紧张“备战”:组织抢险 突击队加固加高河堤,安排基干民兵在下雨的夜晚彻夜值班蹲守, 材料仓库、车间、职工宿舍、住家户门口堆沙袋……尽管如此,突 如其来的洪水还是屡屡超越人们的预防,冲垮房屋,掠走财产。102 五七机运团一户新婚家庭,洪水从房屋中间汹涌穿过之后,除去木 板房墙壁上的伟人像和红“囍”字,所有家产几乎荡然无存…… 1970年的二汽建设工地只能用“沸腾”来形容,虽然地处深山之 中,但也不是躲避“极左”思潮的世外桃源,施工生产中自然规律 和科学规律也自然逃不过其影响。随时随地都能听到激动人心的口 号,在每个时间段都有的“奋斗目标”——“奋战一季度,夺取开 门红”,“向五、一献礼”,“战高温、夺高产、大战七、八、九,向 国庆献礼”,“决战四季度,迎接xx年”——的鼓动和指引下,102 人神经丝毫不敢放松,以“活着干,死了算”的忘我精神,鏖战在 各个建筑施工工地。厂房吊装夜间施工属禁忌,雨天施工由于场地 湿滑,加上高空电焊极易漏电和电感强烈,也属于施工规范明令禁 止的范畴。但是,指挥部下达的5746厂某车间厂房上部结构吊装 任务,属于不能拖延的“献礼工程”,102五七机运团吊装营只能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冒雨连夜吊装。该团“革委会”副 主任魏万荣放下手头的工作,晚上十点多搭乘运材料的货车赶到工 地,在工人们百般劝阻中还是登上了距地面十余米高的作业面,递 工具、扶构件。后半夜的时候,人们发现他已经无力走动了,趴在 屋面的探照灯上,还不时在喊着、指挥着施工,此刻的人们哪里知 道,这时的他已经是个“肝硬化合并腹水”的重病患者……工程终 于完工了,工人们背着他撤下了作业面,雨水和着泪水从工人们的 脸上无声地滚落,滴洒在他们永生难忘的二汽建设工地上…… 就是在这种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条件下,102依靠有限的物质条 件,发扬人民军队特有的官兵团结攻克难关的光荣传统,抛掉个 人的荣辱和恩怨得失,以队伍团结为重,以国家需要为重,为二 汽建设抛家舍业,站住脚,扎下根,只为实现心中虔诚神圣的目 标,那就是“要让二汽早出车,让毛主席睡好觉”!(据说当年毛 主席曾经说过,“二汽建设不好,我一天也睡不好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