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工程指挥部与二汽建设(二)
二汽建设之初,102集优势兵力集结在白浪至黄龙一线,工地分布 在沿老白公路的山岭、沟壑之中,蔓延几十公里。除湖北均县老营 镇、丹江、襄樊市分别设立的精密仪器铸造厂、粉末冶金厂、二汽 仪表厂,是102哪个单位承建因资料缺失暂无法核实外,各单位驻 地和承担工作的范围大概是这样:“红卫地区102工程总指挥部” 设在张湾(原东风公司总部);102一、二、三团驻扎在现在的十 堰、三堰、六堰、张湾一带,承担二汽54、22、42、60、61、46、 25、45、41、574(为二汽军车配套的篷布厂)、43厂等二汽专业 厂前期简易厂房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红卫总指挥部”、102医 院、二汽总厂医院土建任务(十堰二汽大批的“干打垒”楼房、厂 房是他们所建);四团驻扎在花果一带,主要承担20、21、23、24、 25、48、49、62、64厂及后期的二汽总装厂和二汽水厂土建任务; 五团驻扎在茅箭,主要承担47、51、52、575厂(湖北汽车方向盘 厂)、二汽茅箭医院等土建任务;六团驻扎在白浪,主要承担50 厂土建任务;七团驻扎在土门,主要承担东风轮胎厂土建任务;安 装一、二、三团驻地分别在十堰、三堰、六堰,承担所有二汽专业 厂和各配套厂机械设备、仪表、自动线及水、电安装和调试工作; 机运团主要承担各土建团土建施工原材料运输、厂房吊装和部分土 方任务;土石方团主要承担二汽各专业厂厂房施工所需场地、道路 的开垦、平整和打通。这种情况大概维系到1973年初,随着北京 市三建援建二汽建设的队伍(原102土建一、二、三团和安装一、 三团)的陆续撤出,他们对口建设的二汽专业厂的建设及后来的改、 扩、建任务分别由102的四、五、六、七个土建团承担,一直延续 到80年代后期。按照这样的布局和分工,102共承担二汽37个专 业厂和配套厂的建设任务,从那时起为建设二汽进行了近20年的 艰苦奋战。 从1969年正式开始建设二汽(北京三建和土石方团从65年起陆续 进入十堰投入前期工作),至1975年二汽军用车成批生产,102完 成了二汽军用车生产厂和配套厂的厂房及其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 任务;在这之后的十余年间,102又相继完成了二汽技术中心、43 厂新总装车间、51厂新中后桥车间、52厂新重锻前梁车间、59厂 新变速箱车间等二十多个专业厂一大批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建造的 大型工业厂房,以及包括配套处、供办仓库、热电厂、煤气厂、体 育馆在内的生产生活配套项目的建设,完成了东风轮胎厂一批厂房
的改、扩、建,为二汽扩大军用车和民用车生产能力提供了保证, 至此,102基本圆满完成了国家交给的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光荣 任务。后人曾经有过计算102为二汽建设作出过多大贡献的打算, 原因来自多方面,但是几乎没有人能统计出准确的数据,也是由于 二汽建设背景特殊性和当时计划经济的特点所决定。所以,102在 二汽建设中完成多大工程量的建筑任务,完成了多少工业产值现在 可能谁也算不清,或者说算出来也没多大实际意义——许多大量的 工作价值是无法用货币来计算。最直接的事实是,在1975年前后 二汽及其配套厂全部的工业厂房、二汽总厂和各专业厂办公楼、包 括“三大处”在内的研发机构等100%的工业建筑是102所建;从 那时起到80年代后期,尽管有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国家对102在 二汽建设的指令性、计划性任务逐步减少,加之参加二汽建设的民 间施工力量增多等原因,但是二汽历年在建施工项目份额中,102 所承担的任务完成量仍占到85%以上,这里包括二汽各专业厂为适 应新车型开发而改建、扩建厂房,二汽襄樊基地“铸三”项目建设, 以及以二汽工人俱乐部为代表的各专业厂影剧院建设和二汽各中 小学校、幼儿园的改扩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