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
联系人:史向东 邮箱:sxd_01006@sina.com 邮编:300451 QQ: 615724080(情缘相连) 手机:13702065886 地址:天津市开发区洞庭路66号801室 | | |
|
您当前位置
-> |
进津的意义
六局进津二十三年了,这是企业改革开放,市场竞争,经受考验的二十三年,六局走了一条先辉煌后滑坡再发展,成“U”字形的坎坷不平之路,越是思考这些问题,越是回想当年六局进津的意义不凡。 企业发展史上的战略转移。在计划经济年代,施工企业的施工任务由国家安排,施工队伍由国家包养,哪里需要到哪里去,调动队伍,转移工地,搬迁基地,流动作战,都习以为常,转战南北几十年,转移基地无数次,那不过是正常的战役转移而已,而六局这次走出山沟进入天津的转移,却有别于历史上的任何一次转移,因为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家基本建设搞了几十年以后有了相当大的规模,施工队伍不仅十分庞大,而且情况十分复杂,国家再用老办法对施工队伍包分任务、包养队伍,已越来越困难了,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改革浪潮席卷而来,施工企业首当其冲,六局在历史大变革的紧要关头进行的这次整体性大转移,不仅是结束行政命令的旧体制的一次转移,是符合施工队伍重新布局,施工企业探索新路的历史要求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转移称得上是六局一次战略性转移,是适应即将诞生的新体制的一个明智之举。另方面,打起了“中国建筑”这块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的金字招牌,是又一个战略性转变,使六局后来直至现在受益匪浅。总之,这次转移入津,开创了六局一个历史的新起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关键时刻抢占了市场先机。对这次战略转移,六局在认识上开始并没有那么高,看的也没有那么远,当时只是想把职工从山沟里带出来,满足其北上的要求,后来在实践中才逐步加深了认识。在塘沽饭店召开的局工作会议期间,从北京得到的确切信息,才清楚地意识到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对施工企业真的要“断奶”了,得靠自已去找“食”吃了。六局此次进津从组局、立足、发展,国家只能拨给少量基建费用,其余都要靠自己去找活挣钱解决,这对于当时没有思想准备的六局来说简直如五雷轰顶,是对六局建局后的第一次严峻考验,说来也巧,在这危难之时天赐良机,六局承接了引滦入津工程,完成产值几个亿,挣到利润几千万,一下子救了六局,不仅使六局在津稳稳立足,而且为其下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样的机遇,表面上看是靠老书记张育才的关系,使六局较为顺利的拿到这个大活,实际上与六局战略转移后有了“中国建筑”牌子有直接的关系,这使得六局在全国施工企业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关键时刻抢占了市场先机。六局要不是走出山沟进入天津, 怎么会千方百计冒着风险去抓住引滦入津工程这样的机遇?当年六局对生存的忧患意识、进入市场的紧迫感、占有市场先机的渴望以及抓住市场机遇的拼抢精神,是那么强烈和执着,真令人神往值得赞叹。 为企业长远发展创造了绝好的条件。国家转移工作重点,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全面实现改革开放以后,天津作为直辖市、工业老城、沿海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地震重灾地区,必然要大发展,建设规模会越来越大,建筑市场会越来越旺、越来越有吸引力。这意味着为进入天津的六局提供了发展的空前机会和广阔舞台,只待六局演出有生有色的活剧来。六局建局之初不负众望,不失时机地为天津承建了一大批震灾重点工程。完善城市功能的市政工程以及能源、交通、工业、民用工程等。特别是承建的引滦入津工程,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又拿到了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在人民大会堂介绍经验,获得很高荣誉,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六局以天津这样一个长远的战略市场作基地,还为辐射全国乃至海外市场创造了条件。完成引滦入津工程后,紧接着又在伊拉克承包了当时我国在海外市场的最大项目(2.69亿美元)新辛迪亚坝工程,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塑造了企业的新形象,曾在中建系统名列前茅,在建筑行业风光一时。六局战略转移后创业之初的成功,给人的重要启示是: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市场条件,白手起家、拼搏创业、转变观念、更新思路、敢为人先、打造辉煌、竭尽全力实现企业的自我发展。这是六局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值得加倍珍惜、深刻记取、精心用好、发扬光大。 应该说,六局进津之初发展势头很强,形势很好,希望很大,证明其战略转移的正确。但后来未能与时俱进,利用好条件、把握好机遇、发扬好优势、保持好势头。使企业逐步落伍陷入了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训是及其深刻的,至今一想起曾经有过的“天寒彩旗坏,地暗鼓声低”,就令人痛心,可喜的是,六局经过痛苦磨砺之后又重新站起来了!六局迈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步伐,我们相信六局一定能够在现代化企业新理念的引导下,利用好多年来积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拼搏市场的丰富经验,发扬好二十三年前实行战略转移获得的那些优势和坚决挺进天津的那种顽强精神,适应市场,成功实现企业的再次创业,再造六局的辉煌! (作者曾任六局党办主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