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家园心语 | 网站简介 | 华建历史追溯及寻踪 | 华建人物录 | 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史实 | 天南海北的华建人 | 华建史话漫谈 | 华建老照片 | 建筑文化论坛 | 后台管理 | 
More>>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华建人物录

    
华建历史追溯及寻踪

     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史实

     50-60年代三北地区建设回顾

     102工程指挥部与二汽建设

     华建的传承-中建六局在前进

     天南海北的华建人

     华建史话漫谈

     原建工部系统企业风采展示

     共和国建设纪实

     华建人家成员QQ联系地址


More>>

More>>

More>>

More>>
   联系人:史向东
   邮箱:sxd_01006@sina.com
   邮编:300451
   QQ: 615724080(情缘相连)
   手机:13702065886
   地址:天津市开发区洞庭路66号801室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华建史话漫谈   

挥不掉的回津进京纠结


    说实话华建从天津、北京等地调遣到内蒙古西部建设包头工业基地时,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及家属或多或少还是缺乏在边疆地区长期扎根安家思想准备的,从繁华的大都市到生活艰苦气候条件恶劣人烟稀少的西北荒漠,如此大的反差令许多人思想上一时难以接受,然而当时的年代党和政府的一声号召就能激励得人们热血沸腾,一经动员,党团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大多数职工和家属心情愉快地打点起行装立即奔赴了远方。但故土难离的情结毕竟在国人心中是难以割舍的,况且当时去包头时由于条件所限,很多家庭把幼小的孩子和年迈体弱的老人暂时放在了老家乡下寄蓠,当时很多人存有到包头搞完建设后终究还会返回内地和家人团聚的想法,以致多少年后回返津、京的念头始终缠绕在很多华建人的脑海中挥不掉抹不尽,这也是人之常情吧。
      五十年代后期,中苏两党、两国亲密的兄弟关系从开始出现隔阂到公开破裂为敌,包头最早作为国家战略大后方的意义已不存在。五十年代确定的把包头建设成“第二个上海”的宏伟目标也无法实现;随着几个国防特大型工厂的建成投产;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倒退;使中央和地方政府计划的一大批工业项目陆续调整、缓建和停建下马, 华建几万人的队伍已经出现严重窝工现象。在以后国家战略目标向内地和三线转移,这样从1959年开始,华建的队伍陆陆续续分批成建制向祖国各地新的战场调遣,特别是1963年建工部第二工程局机关整体搬迁至北京改称建工部华北工程管理局后,华建人当初心中的回津进京的念头强烈地涌动出来,那时人们的思维方式较为简单和幼稚,很多人都说局机关都走了,局领导不会撇开我们不管吧,早晚也要调动的,大家饭后茶余议论的话题就是何时也能调动到北京、天津或其他地方,各种猜测和小道消息在职工家属中弥漫,确定返回内地或是调往其他地区的职工及家属自然是喜悦当头开始整装待发,没结果的单位也是盼望利好消息能早日到来,更有少数职工开始活动着向已确定走的单位单独调动。然而华建毕竟是历经锻炼和考验的一支有着高度思想觉悟和严密组织纪律性的施工队伍,尽管回返内地的想法客观存在,但是留下的各单位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光荣传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始终占据主导,工程项目施工和各项工作的推进始终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但是事情进程并不是以人们的愿望所左右的,华建全部调动的可能性毕竟受国家建设大局的需要制约,包头是祖国西部地区重点发展的一个新型工业城市,尽管的建设进程暂时放慢,但边疆地区的建设从长远来说是永恒的,包头地区建筑施工队伍原本就是不多不强,留下部分队伍长期驻扎或是安家是国家需要统筹考虑的。事实也是如此,自1959年至1966年先后有原建工部二局四公司调动北京,二、五公司、六公司等单位成建制或部分人员调动至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大同、侯马、永济,广西柳州,贵州贵阳、遵义,江西九江,重庆、四川宜宾等地区,1969年从八公司、一公司、安装公司、机施公司等单位支援湖北十堰二汽建设抽调了近万人(含招收的新徒工),原本4万多人的华建队伍最终留在内蒙地区的尚有1.5万人左右,根据国家建委的部署,非承担国家重大工程的中央直属施工企业要就地下放,留下的单位1972年从中央直属下放到内蒙建工局、1984年最后再次分别下放到包头建工局,呼和浩特建工局,乌海市建工局,可谓一落千丈!从此华建大规模成建制的异地调遣至此结束,成为地地道道的地方施工企业,回返内地的希望也由此变的渺茫。单位虽然不在调动,但留下的老华建人却把希望寄托到子女一代的身上,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大流动开始,他们的子女通过到外地工作或高考求学的渠道去还缘老一代人的梦想,在华建很多人的家庭中,尤其是第三代华建人(指1969年前后参加工作的职工)激励子女发奋读书的目的性很明确就是要走出去,华建子女不辜负祖辈父辈的期望其学习成绩上乘在当地几个重点中学是出名的,而金榜题名时填写高考的第一志愿竟是那么的一致,非北京、天津高校莫属!而且学生毕业后家庭即使需要孩子们回来照顾老人的晚年生活,但是老人们却执意要求自己的儿、孙辈们一定要在内地就业,不要回来!可见其回返津、京的纠结是多么的浓厚与无奈!
    记得前几年华建大院的一户老人已近耄耋之年,家在内地的儿女决定把老人从内蒙举家搬迁到自己身边让老人安享晚年.搬家装车那天,华建大院瞬间不约而同走出来了步履蹒跚的几十位高龄老人,一看都是当年相约从天津、北京到包头的老户,他们眼眶中饱含着泪水,怀着对故土十分眷恋的心情声音哽咽地说,能走的都走了-------走了-----,看来俺们的这把老骨头只能永远留在这儿了------情景令人感慨和悲沧!
    庆幸能够成建制重返津门的一支队伍是:1969年支援湖北二汽建设先后改称为建工部102工程指挥部、湖北省建委一局、第一建筑工程局,并于1976年抽调力量支援天津抗震救灾,随后省建一局约50%的人员、设备奉命组建国家建工总局第六工程局,即1980年大批人员进津落户中的部分老华建人.
是啊,真的应该永远记住和衷心感谢我局尊敬的老领导张育才书记!衷心感谢身居高位的原国家建委张百发副主任!衷心感谢尊敬的天津时任李瑞环老市长!赵钧副市长(育才书记的老战友)!衷心感谢慈母般的天津市人民!六局中的部分老华建人(1万多人)之能够辗转回津并顺利落户定居---------远走它乡多年的游子-----实现了回“家”落叶归根的宿愿,当年是这些老领导们善解人意的不懈努力!是天津市的父老乡亲们接纳了我们啊!


友情链接: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版权所有(c) 华建人的家园

地址:天津市开发区洞庭路66号801室

QQ: 615724080(情缘相连)  手机:13702065886

联系人   :   史向东  邮箱:sxd_01006@sina.com   邮编:300457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