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家园心语 | 网站简介 | 华建历史追溯及寻踪 | 华建人物录 | 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史实 | 天南海北的华建人 | 华建史话漫谈 | 华建老照片 | 建筑文化论坛 | 后台管理 | 
More>>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华建人物录

    
华建历史追溯及寻踪

     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史实

     50-60年代三北地区建设回顾

     102工程指挥部与二汽建设

     华建的传承-中建六局在前进

     天南海北的华建人

     华建史话漫谈

     原建工部系统企业风采展示

     共和国建设纪实

     华建人家成员QQ联系地址


More>>

More>>

More>>

More>>
   联系人:史向东
   邮箱:sxd_01006@sina.com
   邮编:300451
   QQ: 615724080(情缘相连)
   手机:13702065886
   地址:天津市开发区洞庭路66号801室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华建史话漫谈   

走西口的华建早期大中专毕业生


    五十年代的大、中专毕业生,有句名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当然也不例外,主动要求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5位同学被分配到内蒙古包头,单位为华北包头工程总公司,人称“华建”。1956年秋天,我们踏上了走西口的旅程。

  包头原属绥远省,建国前属傅作义将军的辖区。1949年9月19日绥远发动“9.19”起义,包头和平解放。1950年包头市人民政府成立,包头蒙语为包克图。含义据传为:鹿生息,居住的地方。20世纪初,包头已发展成我国西北著名的皮毛集散地和水旱码头。手工业,商业均较发达,素为淘金者向往之地。50年代包头有三个区,东河区是老城区,我们称之为老包头,历史悠久,位于大青山南麗、黄河北岸,曾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皮毛,粮食、药材集散地。青山区是因内蒙一机厂、二机厂选址所定,昆都仑区应为包钢厂址而定。青山区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位于包头中部北依阴山、南临黄河、西与昆区毗连,东与东河区相邻。昆都仑区,位于昆都仑河畔,因河得名。

  过去素有《两广人,下南洋》、《山东人闯关东》、《山西人走西口》的说法,我作为山东人,本应“闯关东”,可命运却安排我《走西口》。

     一、夜入马车店

  列车从北京前门车站出发,沿20年代就已建成的《平绥铁路》缓缓开行。至青龙桥,火车开始爬坡,走完詹天佑设计的“人”字路,列车出关了。火车向着我国新兴的工业城市包头前进。我们这些新中国青年开始了走西口的生涯。列车行驶一天一夜,次日傍晚到达包头老城东河区。包头火车站是民族形式的老建筑(注:原作者这里描写的包头火车站实际是现在的包头东站,今年初国务院李克强副总理视察包头火车站是指后建设的原召潭车站即现在的包头站)但因是晚上,且时间太久实在无法回忆起它的造型。实感遗憾。出得站来,我等东张西望,欲欣赏一下包头的美景,但令人失望,无高楼大厦,无繁华的商店,无拥挤的人群。车站不见公交车。突然迎面走过几个手拿鞭子的人,是牧羊人吗?可眼前并无羊群。他们是汉人操不太难懂的地方话。得知我们的单位在青山区后,对我们讲今晚住东河区,明日再去青山区。客气的把我们引至车站停车场。眼前的光景,使我们立刻兴奋了,黑压压一片,整齐排列着,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时坐的马车。孔子好像没有到过塞外讲学,这古车是哪个朝代传来的无从考证。我们坐上车,仔细观看,半圆型车棚,前后有门,两边有刻着雕花的小窗,镶着玻璃。车夫坐在前面,轻轻举鞭,马车缓慢行驶。我们坐在车内东张西望,高谈阔论,早忘了旅途的劳累。我们五位同学从人称天堂的杭州出发,经上海、苏州、南京、天津、至北京,一路走走停停。当年国家在这些大城市,均设有接待站,免费住宿。现代的大学毕业生,决不会相信50年代的神话。现在是毕业失业,自找职业。我们是毕业,就业。我们在其他城市住过,哪见过今晚的场景。坐在车内,向外观望,路边两边均为民国时的建筑,门窗较小,行人不多,看到的似均为汉人或回族,看不到一个着民族服装的蒙古族同胞,当然更看不到牧羊女了。车夫见我们是内地来的学生,颇有些身份,就把我们拉到一家高档的车马大店入住。大概相当于现代的“三星级酒店”。店小二头带小白帽,手提马灯,把我们领进一标准间内。细看房屋开间约5.5m,进深约12m,两边为长形通炕。被褥早已铺好,屋内可住20几人。中间一条走廊宽有1.2m以上,还算干净。我问店小二,有位女同学,住哪那个房间?店家讲男的住右边,女的住左边。我们几位男同学相互看看。女同学江苏人,农村出身,朴实大方,看到我们尴尬的样子,对店小二讲:“可以,你忙去吧!”。店小二走后,我们捧腹大笑,真的到了塞外,到了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上海人华士谓同学发表高见,“幸亏是我们陆小妹来了,她农村出身,不在乎这个,若是我班那几位上海姑娘来了,今天肯定给我们大闹。”我们只有暂时停止睡前刷牙洗脸洗脚的程序,就入乡随俗吧,我们查看了一下卧具,还算干净,只是枕头有些异味。由于我有见光睡不着的习惯,可又不会熄灭马灯,陆小妹说,你们睡吧,我负责熄灯。下半夜我叫醒身边的徐秉中,陪我出去小便。不知公厕在何方,我俩摸黑前行,走不多远发现一排排长形木槽,上有顶栅,徐讲:“这里厕所好大,在上海可看不到这样的厕所”。我说:“我们济南也没有这么宽大的厕所。”
   次日清晨醒来,看到陆小妹早已起床。我起身坐在炕上。我们的右侧有10几个人正在甜睡。对面的女生炕上,也睡满了通炕,她们大概是下半夜入住的。她们是一起的,还是互不相识,不得而知。女床上只见长发,不见面容,是姑娘、媳妇更不得而知。我们离开房屋,细看院内昨晚小便处,原来是一排排的喂马槽,后面的几排马儿正在吃早饭。我与徐秉中看了一阵,也不敢笑。生怕被店家发现。结账后我们迅速离店而去。原来我单位在东河区已建有招待所,只是我们没有与单位接待站联系,而误住马车店。多年后成为笑谈。

    二、大雪封门

  干部处把我分配到第三工程处,第三工段,任实习副段长。几位同学大都分配到机关科室,徐秉中被分配总公司科研所。我的入党介绍人姜富荣因是调干生被分配到生产处,并负责一摊业务。华士谓分到一处生产科。女同学分到四处生产科,唯我一人分配到基层,而且挂了官职。我并不感到高兴,而是羡慕同学们在楼房办公,且住有暖气的宿舍。我却入住了“六万三”。何谓“六万三”,即为现代的住宅小区名称,六万三千平方米的小平房住址区。三段的职工就住在这里。有木工连、瓦工连、砼工连,特工连等约的600余人。工段机关也设在院内。院内尚有一个大食堂。因我单位是抗美援朝的整建制二师,集体转业组成的建筑公司,故劳动力组织,按班、排、连建制。建国前私人营造厂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也混编在连排班内。干部任副职,工人为辅导员。多为河北、山西、天津人士。江浙一带的工匠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工程处技术人员,阵容庞大,有建国前营造厂的老板、工程师、技师。加上大中专毕业生的不断到来。特别是清华、南工、浙大、青岛工业院等名校;及上海、南京、苏州、武汉等建筑工程学校的毕业生,逐年增多。如上海、南京两建校,1955年的毕业生都是整班,集体分配到包头的。这些大、中专毕业生等中、青年技术人员成为包头青山区的一道闪亮群星。他们中,南方人居多数,穿着打扮与众不同。

  我报到上任后,入住的“六万三”小区。小平房不错,砖墙、瓦顶、木门木窗。比60年代初余秋里的“大庆”上马时的“干打垒”要好的多。我所在单位承建的工程是617厂即内蒙一机厂。我负责管理的第一个工程为903制氧车间。全套图纸为苏联供应,原图原文。为列宁格勒设计院设计的222厂的全套施工图。苏联图纸不是蓝图,是棕红色的。按土建、结构、工艺、水、电等分别出图。装在特制的套盒内。有如精装的图书,非常漂亮。我搞了一辈子施工,至退休也没有再见到这样美观详细的施工图。当年苏联应属工业大国。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破裂后,我们得知这些图纸是按重量计价的,至于多少卢布一斤,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本不是无私的。由于是苏联设计,苏联专家也一起到来包头,他们的条件相当优越,住在昆区的高级宾馆内。
   寒冬到来,大雪纷飞,我是山东人,是经历过大雪的,但却没有见过塞外的大雪,没经历过零下30度的鹅毛大雪的夜晚。我的同屋同事,姓施名亮,是天津大学土木系毕业生,先我一个月报的到。他长我几岁,是调干生,有较高的组织才能。两人住一屋,他总是像大哥一样关心我。外面大雪纷飞,他把火炉烧的火红,把屋门插好,洗脚后上床,由于屋门已关,洗脚水不能倒了。连同一条红条白毛巾,也丢在盆内,就入睡了。冬天睡觉是有程序的,被窝上有压被,盖好后,先脱下棉衣、棉裤,也盖在身上。毛衣、毛裤是不能脱的。新发的羊皮大衣盖在最上面。袜子也必须穿好。狗皮帽,睡觉也要戴好并系好带子。程序完成后即可开始入睡了。因盖的太多太重,在被窝内翻身是很困难的。这种负重睡觉的滋味,没尝过的人,是没有感觉的。入睡了,由于施亮封炉的技术不到位,炉内的煤烧尽,早已熄灭。室内开始降温,很快室内外温度基本相同。小平房太简易了,没有保温功能。

  早晨醒来,艰难的穿好衣服,打算洗漱,只见木门变成了白色的雪墙,插销处全部结冰。大雪早已封门,我俩被困在室内。早起的工人们在我们的求助下,清出一条小路,将积雪清除干净。还是施亮大哥精明,我们室内有些工具,派上了大用场。施亮手持起重工具橇棍,我拿把铁锨,与木门开战。经过一翻折腾,门打开了。可以洗脸去了。回头看我的洗脸盆,一条鲜艳的红白色带鱼钳入冰中。自然形成的游动带鱼,简直是一件艺术精品。可惜当时没有照相机拍摄下来。我都不想洗脸去了。施亮也来欣赏的我艺术大作。

  经过寒冬的大雪封门,我们总结了不少经验。首先洗脚水必须当夜倒掉。毛巾必须拧干挂在铅丝上。施大哥学会了封炉子的技术,使其一夜不灭。又加固了门窗,挂上了棉帘,再也不能重演大雪封门的戏了。

  我多么羡慕我的同学们,他们住着楼房,室内有暖气。他们听到我那苦难的经历,无不目瞪口呆,大家都在内蒙包头,为何差距那么大呢!但艰苦的环境,能磨练人们的意志,作为未来的施工企业的负责人,是必修之课。

 注:(本节内容摘选自湖北工建集团某老同志的回忆录)


友情链接: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版权所有(c) 华建人的家园

地址:天津市开发区洞庭路66号801室

QQ: 615724080(情缘相连)  手机:13702065886

联系人   :   史向东  邮箱:sxd_01006@sina.com   邮编:300457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