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家园心语 | 网站简介 | 华建历史追溯及寻踪 | 华建人物录 | 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史实 | 天南海北的华建人 | 华建史话漫谈 | 华建老照片 | 建筑文化论坛 | 后台管理 | 
More>>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华建人物录

    
华建历史追溯及寻踪

     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史实

     50-60年代三北地区建设回顾

     102工程指挥部与二汽建设

     华建的传承-中建六局在前进

     天南海北的华建人

     华建史话漫谈

     原建工部系统企业风采展示

     共和国建设纪实

     华建人家成员QQ联系地址


More>>

More>>

More>>

More>>
   联系人:史向东
   邮箱:sxd_01006@sina.com
   邮编:300451
   QQ: 615724080(情缘相连)
   手机:13702065886
   地址:天津市开发区洞庭路66号801室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华建史话漫谈   

正文文章标题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4日 10时32分


           包 四 中
    

    从华建俱乐部西行约300米,位于青山区文化路50号的市属第四中学创建于1956年10月。这所中学与华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是1961年,建工部二局职工子弟中学全部师生并入包四中,学校教职员工队伍中很多人是从二局教育处和二局中学调入的,有校长贺文韶、教导主任沙月林、王世伟等等四十多人。二是二局中学撤销后凡华建职工家庭居住在青山区东部的,其子弟大多在这所学校就读,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华建子弟就读比较集中的还有以后成立的包五中、包二十二中。
    包四中是青山区设置后成立的第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1956年10月16日,包四中正式开学上课。根据当时的情况,市委市政府确定包四中为包头市县团级重点中学,按照重点中学的规格,配备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购置了教学仪器,体育器材与图书资料等。第一批学生有新招的初一年级五个班,从东河区包二中调入初二年级两个班、初三年级一个班,从包一中招入高一年级四个班(其中多为华建子弟)。 1957年,包头市另一所重点中学包九中成立,包四中遵照上级指示,把从包一中拨来的已升入高二的四个班、随同任课教师一同调入包九中。包四中只剩初中三个年级共十二个班,这是包四中历史上第一次分校。1958年,包四中首届初中生毕业。同时学校招收了高一两个班新生。从此学校初、高中每年招生,教学工作开始走向正规。1962年,隶属五机部的包头机械工业学校(今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并入包四中(领导、师生、设备)。 1963年,包二十二中成立,由四中兼管,两校是一个党支部。
 由于那个时代的原因,包四中留给华建子弟心中的记忆既有美好的憧憬与理想、也有着苦涩的遗憾与无奈。文革动乱开始的1966年,包四中正处于发展的兴旺时期,在校生1200多人,此时初三年级学生正在努力拼搏争取升入高中,而高三年级的两个班已经进入高考前夕,包四中是市属四所含有高中的重点中学之一(另三所分别是东河区的包一中和包二十中,昆区的包九中)特别是高三年级的学生可以说个个都是学习上的尖子,90%能进入全国重点大学的校门,可惜的是一场大动乱打破了多少人的大学梦,而无奈地成为了"大学漏"。
   文革刚开始,包四中的运动开展的还比较温和,基本是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学校成立的红卫兵革命委员会(简称红革会)是第一个群众组织,红卫兵大部分是各班的班干部和共青团员,原校团委干部刘公义老师、刘再田老师和干部子弟侯胜南、侯爱中、刘渝南等成为红革会的初期负责人。进入8、9月份大串联开始,学校被迫停课,学生进京并走向全国各地。67年开始后,运动开始升温,学校出现无序的混乱,原校领导如校长董凌云(参加过一二九运动)、党支部书记王宝珍及其他校领导和部分教师受到批判和迫害,第一批老红卫兵也被称为“老保派”受到排挤,组织自行解散。而随后自发成立的各种群众组织名称繁杂多如牛毛,并互相攻击乃至发生武斗,以后跟着市里的派别系统分立成观点尖锐对立的两大造反派组织,一是“红四中公社”,社长赵铭,其核心组织叫“革命造反军”,司令尤志强。另一派组织是“红旗纵队”,负责人陈二林。他们成为学生推崇的领袖。除了中间的所谓“逍遥派”以外,多数学生都以这两派划线分别参加到这两个组织之中,开始了无休止的口舌之战甚至武斗之中,从66年下半年一直延续到1968年3月,这个期间学校停课、招生及毕业升学停止近两年之久。4月份以后几批的军宣队、工宣队陆续进驻学校,帮助实现了两派组织的大联合,重新成立了新的“红代会”,进入了所谓的复课闹革命阶段。1968年8月23日在包四中的历史上是难以忘记的一个日子,被社会称之为老三届的初、高中的三个年级共六届学生主动或被动员上山下乡。下乡插队的多数去了内蒙古西部巴盟临河县的几个公社,到兵团的则去了位于巴彦高勒市巴拉亥地区的二师二十三团,开始了广阔天地的人生磨难。然而这一代人毕竟受过正统主流思想的熏陶和较规范的文化教育,文化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上山下乡到农村、生产建设兵团或进入工厂企业以后,他们很快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其中的一部分人后来通过招收工农兵学员、恢复高考招生和自学成才等努力在而立之年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包四中的老三届中现在世界各地和国内各行各业中都不乏有着事业成功的知名人士。从包四中走出来的学生参加到华建各个单位包括我们六局行列的老职工,普遍具有吃苦耐劳、做事认真、工作严谨的风格,想必与当年学校的教育和历经社会风雨的磨练有着直接的关系。
    现在的包四中经历了艰苦奋斗,稳步发展(1956-1965),文革十年,医治创伤(1966-1976),治理整顿,恢复发展(1977-1985),创新改革,勇攀高峰(1986-1993),全面发展,再创辉煌(1994-2003),再接再厉,继续奋斗(2003-至今)等不同发展阶段的50多年,早已经成为自治区首批优质高中,自治区示范性高级中学。现在的包四中在当地被人们称之为高考文科状元的摇篮,2011年4月第三次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评为自治区示范学校 ,现正向国家示范性高中的奋斗目标冲刺。华建子弟为自己中学时的母校今日的辉煌感到荣耀和自豪!


友情链接: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版权所有(c) 华建人的家园

地址:天津市开发区洞庭路66号801室

QQ: 615724080(情缘相连)  手机:13702065886

联系人   :   史向东  邮箱:sxd_01006@sina.com   邮编:300457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