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文章标题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2日 19时37分
青年突击队的回忆片段
蒋志芳
七十年代期间那个激昂火红的时代里,数万名生龙活虎的青年人响应毛主席建设三线的号召投入到了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当中。 光阴似剑、岁月流逝,每当想起艰苦岁月中的往事,心潮起伏,那面青年突击队的红旗又浮现在眼前……。 当时我所在的五七机运团运输营有217辆大小汽车担负着102指挥部各兄弟团所有的基建运输任务。七三年原北京三建、六建因工作需要陆续回京,北京的队伍一走,修理力量减弱,运输车辆得不到及时的修理,滞后了基建材料的运输,直接影响了各兄弟团的施工进展。面对这些情况,领导和职工们都很焦急。我们维修队团支部组织学习时,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关于赞扬星期六义务劳动的一篇文章启发了我们,团支部书记张成才同志和我商量后决定:成立一支青年突击队发扬星期六义务劳动的共产主义精神为突击抢修车辆做贡献。为了取得团、营领导的批准,我们张贴了大字报、倡议书,主要内容为发扬列宁同志号召的星期六共产主义义务劳动精神,工作不计时间,劳动不计报酬。
就这样我们于1973年6月份组建了102指挥部的第一支青年突击队,队员有46人,全部由23岁以下的青年党员和团员组成,张成才同志任青年突击队第一任队长,我担任副队长并负责技术。青年突击队队员白天忙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当夜幕来临时则自发的来到了修理车间,在队长的带领下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当时我们做到了小修不过夜,二级保养不过天,决不让一辆带病的车辆停驶在车间里,干活最早半夜12点收工,有时遇到修理任务棘手时干到凌晨2、3点钟,车间里的车辆全部修理完毕才回宿舍,第二天早上照常上班,没有任何怨言,营领导多次来车间看望青年突击队员们并提出要给我们发放夜班补助费2毛钱,我们坚决不要,因为我们的口号就是工作不计时间、劳动不计报酬。在我们的努力下,车辆出勤率很快达到了100%,大大的提高了运输能力,加快了二汽建设的步伐。突击队整整坚持了6个年头。局和公司团委的王士洪、刘陆霞等同志非常支持我们的行动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工程局和十堰市的标兵集体,特别是1975年还被评为湖北省青年标兵集体,在武汉洪山礼堂受到了省委领导的表彰和接见,党和人民给予我们很高的荣誉。记得七五年三月份上级领导给青年突击队的每个成员发了一个白搪瓷杯,上面印有共产主义青年突击队纪念字样,至今我保存在身边。
(作者曾任六局土木公司经理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