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家园心语 | 网站简介 | 华建历史追溯及寻踪 | 华建人物录 | 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史实 | 天南海北的华建人 | 华建史话漫谈 | 华建老照片 | 建筑文化论坛 | 后台管理 | 
More>>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华建人物录

    
华建历史追溯及寻踪

     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史实

     50-60年代三北地区建设回顾

     102工程指挥部与二汽建设

     华建的传承-中建六局在前进

     天南海北的华建人

     华建史话漫谈

     原建工部系统企业风采展示

     共和国建设纪实

     华建人家成员QQ联系地址


More>>

More>>

More>>

More>>
   联系人:史向东
   邮箱:sxd_01006@sina.com
   邮编:300451
   QQ: 615724080(情缘相连)
   手机:13702065886
   地址:天津市开发区洞庭路66号801室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天南海北的华建人   

正文文章标题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日 23时13分


                              刘尔立(曾任中建一局局长)

   刘尔立,河北玉田人。1933年5月出生。1955年9月参加工作,195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天津大学土木系工业与民用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
   1951年~1955年,在天津大学土木系工业与民用专业学习。
   1955年~1957年,任包头华建总公司第二工程处技术员。
   1957年~1962年,任建筑工程部第二工程局第五工程公司生产技术科技术组长、技术研究室副主任。
   1962年~1970年,任华北建筑工程管理局第五工程公司、国家建委101工程指挥部第三工程公司副科长。
   1970年~1979年,任101工程指挥部第三工程公司工程处、国家建委第一工程局第三工程公司工程处副主任、主任、党委书记。
   1979年~1982年,任国家建工总局第一工程局第三工程公司、中国建筑第一局第三工程公司副经理。
   1982年~1983年任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第五工程公司经理。
   1983年~1985年,任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副局长。1986年~1992年,任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局长。
   1992年5月调任香港华艺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尔立同志是50年代国家分配到华建总公司的大学毕业生,在华建总公司二处担任技术员。以后几十年随着华建这支中央野战施工队伍转战南北,70年代末所在公司(华建时期的建工部二局五公司)归属国家建委一局进京,80年代中期他担任了中建一局局长职务。下面是2013年一局成立60周年庆典期间,该局党委工作部工作人员采访他的一段记录。

                              <<转 轨>>
  

 被访者:原中建一局局长  刘尔立
 采访者:中建一局集团公司党委工作部  刘琼

   刘尔立寄语:一局要时刻铭记创业年代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要时刻强化忧患意识,要进一步振奋精神神、开拓进取,特别是要在市场经营上下功夫。同时,还要虚心向同行业先进的兄弟单位学习。

   翻开一局历史,有几段史实可以充分证明一局的行业先锋地位:1987年,在同行业大多数企业还没有“企业文化”概念的时候,一局便提出了“献身、实干、进取、严细”作为统领全局的企业精神;1989年,在同行业大多数企业还在对计划经济留恋难舍的纠结中,一局便颇具远见地提出了“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开拓海外”的经营方针;1989年,在同行业大多数企业仍固守于传统施工管理模式的时候,一局率先开始推行起“项目法”施工,并形成了工程总承包施工管理雏形。1990年,一局与旗下的二公司、三公司、四公司、五公司、六公司、安装公司凭借综合实力,一起拿下了当时建筑行业的最高级资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中国企业集体经历着剧变之痛——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种剧变让所有企业,在拥有了可以自由翱翔的广阔天空的同时,也随之陷入了可能永远都无法摆脱的压力与危机情境之中。
    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一局,彼时彼刻同样是那样一种心境。国家不再指派工程任务了,也就意味着没有“皇粮”吃了,而在此之前,一局在行业内的印象是:他们只会建造工业建筑!
    时任一局局长的刘尔立告诉本刊,那时好像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本来一向堪称建筑行业“大哥”的一局,感到自身处处是劣势或空白,没有高级管理人才,没有高级技术人才,没有高级的建筑作业装备……最可怕的是,如果自己不去找,就没活儿干了!
  刘局长说,那时一局想要在市场中生存下去别无选择,只能务必并迅速完成两个转变:一是要迅速具备自己到市场中找活儿的能力;二是要快速积累立足市场的资本,关键点是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培养多项特长。
北京•全国•海外
    刘局长说,当时国家大形势的变化,让市场经营上升为企业的重要工作。当时的紧迫问题是,要让一局全体员工树立起危机意识和市场意识。经过领导班子的多次探讨和研究,一局提出了“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开拓海外”的经营方针,主要目的就是要号召全体员工居安思危,务必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姿态,保证拿到饱满的工程任务。
    刘局长对当时的经营方针做了详解。“立足北京”,旨在北京当地千方百计多中标工程。因为一局的大本营据守北京,所以在北京做工程成本相对要低,利润收益自然就相对会高。“面向全国”和“开拓海外”的方针,则是基于当时一局的综合实力有限,从而转向空间加以拓展。当时北京的建筑企业大都还局限在北京找活儿,而一局事先觉悟,便可以抢占市场先机。当时一局没有到海外承揽工程的资质,但可以用好、用足中建总公司的资质,先从输出劳务做起,一点点积累海外施工管理经验,熟悉国际行业规则,培养海外人才队伍,为以后拓宽更大的市场空间做准备。
    与此同时,一局抓紧在建筑业务领域拓展空间。比如,在分析了当时国家基建投资形势后,一局决定:迅速集结力量,筹集资金,广纳人才,购进设备,建立自己的搅拌站等等,由仅擅长建造工业建筑向建造高级民用特别是“高、大、精、尖”的公共建筑方向进行业务拓展。刘局长说,事实证明,这项决策对一局经营形势的好转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时正值北京要召开亚运会,毋庸置疑,这是一次难得的市场良机。一局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尽可能多的中标亚运场馆工程。但当时北京市政府有意保护当地建筑企业,一局便灵活地转变经营方向,把承揽目标转向为亚运会服务的宾馆、饭店这些含金量更高、工程款更有保障的工程。在这种理智、灵活的经营方针的指导下,一局相继中标中苑宾馆、国际艺苑皇冠假日酒店、城市宾馆、天桥饭店等十几个为亚运会服务的配套宾馆饭店工程。与此同时,一局又发挥原本优势,全力承接了左家庄供热厂、东方化工厂、松下彩管厂等一批含金量高又有社会影响力的工业建筑工程。1990年亚运会结束,北京便陷入了城市建设低潮期,当时有些北京建筑企业发工资都成问题,但是由于一局有上述那些工业建筑做后续,并没有受到北京城建大形势的影响,经济效益不仅没有下滑,反而稳中有升。
局长制•总承包•经济活动分析
    具备到市场找活儿的能力,仅是一局在转轨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必须要完成企业管理的换代升级。刘局长回忆说,一局历史上转战祖国南北,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精神堪称过硬,但必须承认,一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尚缺智慧和对策。所以,那段时间,一局领导班子的任务不仅要迅速带领全体员工完成意识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还要重新建章立制,推动一局快速完成企业管理模式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刘局长说,转轨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政企彻底分开,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局长负责制。1986年10月,在四公司进行试点的基础上,一局发布了《关于进行领导体制改革意见》,意欲在全局推行局长负责制;1987年7月1日,中建总公司同意一局实行局长负责制,以后的2年时间内,一局和12个直属基层单位,全部实行局长负责制和经理负责制。
    作为被任命的一局局长,刘尔立有三点感受。他说,首先从思想意识上,就是经常告诫自己务必用好手中的权力,在敢于放权的同时,还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第二,就是要有意识加强自己的民主意识,特别要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第三,就是加紧构建与局长负责制相配套的组织机构。当时局务会是一局的最高决策机构,有正副局长、党委书记以及工会主席组成,负责商议决策企业大事,对处以上干部有任免权。同时,一局每月召开一次局长办公会,协调处理局内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特别要提的是,当时一局还建立了行政向党委面对面的报告制度,局长将一局的经营状况、工作成果等定期向党委报告。政企分开、局长负责制的直接效果就是促使一局的决策更加科学且迅速,提高了管理效率。
    至于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刘局长回忆说,当时一局有两项举措走在了行业前列。一是开始推行项目法施工,二是奠定了工程总承包管理的雏形。一局的工程总承包管理始于北京国贸一期工程。当时一局设立了由局直属的国贸一期工程项目部,并指派一名局长常驻项目部作为工程总指挥,从工期、质量、人财物力等各方面进行总体协调和监督。当时单靠一局的某一个公司都无法完成国贸那样高大精尖的工程。于是,一局领导班子决策,采用集团军作战方式,从一局各单位抽调土建、机电安装、大型机械设备施工等不同专业的精兵强将,加入国贸项目部,这就是一局集团作战和工程总承包施工管理的开端。此后,一局承接的燕化15万吨乙烯、松下彩管、左家庄供热厂等大型公建工程,都沿用了国贸一期工程的管理模式。
  为了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1988年一局成立了企业管理委员会,作为一局改革和员工考核的专门部门。一局内部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质量月、安全月等活动,目的是争创国家管理大奖,提升企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社会声誉,力促企业管理再上新台阶。刘局长回忆说,那时也就是1986年,一局就建立了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全局每季度召开一次经济活动分析会,并要求下属各单位每月召开一次,力图将企业的收入、亏损、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都清晰反映出来,将经济活动分析日常化,以为企业经营者做科学决策和决断。
献身•实干•进取•严细
    刘局长说,关于企业管理基本都是想办法容易而落实起来难。在一局转轨过程中,一切格局都要重构,如何能让一局平稳转轨,并将新制度贯彻落实下去?刘局长给本刊的答案是:用企业精神来统领,作为一局以及全体员工的行动指南。
    1987年,经过领导班子商议研究,一局提出了“献身、实干、进取、严细”四个词组,作为一局的企业精神,旨在引导一局全体员工迅速树立起市场观念,迅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新格局。而那时,大多数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概念都还很陌生,同时这四个词组也成为一局企业文化体系的萌芽。
    在“献身、实干、进取、严细”精神的引导下,一局全面加强执行力建设,全面深入落实各种新举措。刘局长回忆说,那时,保障执行力有四个办法,首先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比如引导全体员工树立市场意识,树立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意识,摒弃等、靠、要等那些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落后思想观念;第二,随时构建、完善与新体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第三,局领导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务必经常督促检查所分管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问题,迅速纠正和改进;第四,务必做到奖惩分明。当时一局的工资水平低于北京市的建筑企业,为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经过总公司批准,一局实行了浮动工资制,根据工作业绩,每位员工最低上浮一级工资。也因此,全体员工的干劲儿十足。
    刘局长回忆说,一次一局某公司出了一次质量事故,是在建的北京市某局的一座高层住宅。质检时发现,该工程的砼现浇没达到标号,试块、回弹仪都没达到要求,质检人员提出措施要求该公司进行加固整改,结果整改后隐患还是没有消除。于是,局里组织人员在工地召开了现场会,要求将有安全隐患的二层楼体整个拆除。散会后,该公司便把二楼都拆掉了。一局对这次事故的处理方式让北京市主管部门和甲方都非常满意,为一局树立了严细、负责的良好形象。还有一次,某公司发生了严重的安全事故,当时一局下令:全局所有在建工程全部停工一周,一周之内严查安全隐患,并开展对工人的安全培训教育。最后必须经局安全主管部门严格检查排除所有隐患后方可重新开工。就这样,一局连续几年都没有发生安全死亡事故,成为当时北京市连续避免死亡事故的唯一一家企业。
   

       后记:与刘局长的对话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老人甚至顾不上喝一口水,一直向我们娓娓道来并意犹未尽。刘局长的老伴儿始终陪在一旁,间或激动地摊开那段岁月的照片和资料与我们分享。通过两位老人的回忆以及采访前所做的功课,那段历史在我的眼前逐渐清晰起来。的确,那段历史可谓奠定了一局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与模式的雏形,并可以说它是一段辉煌的开篇。今天我们追忆这段辉煌,并不为炫耀,更不为沉溺其中为今天的现实寻找某些平衡与慰藉,更多的是想给予当下的一局人以信心与雄心,也试图想从那段历史中汲取养分,以为今后更加坚定地前行。
                   (注:以上采访选自一局网站资料)


友情链接: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版权所有(c) 华建人的家园

地址:天津市开发区洞庭路66号801室

QQ: 615724080(情缘相连)  手机:13702065886

联系人   :   史向东  邮箱:sxd_01006@sina.com   邮编:300457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