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文章标题
发布时间:2014年6月16日 10时19分
中建六局 90 年代的 “四千人大会战”
--------------记中建六局迁安首钢球团大修改造工程
1991 年,首钢集团要在河北迁安建设一 个矿业原料加工基地,对铁矿石进行技术处 理, 由于新产品呈球形, 包括烧结厂、 选矿厂、 自备电站在内的四大待建项目被形象地概括 为 “球团大修改造工程” 。 在这四大工程中,由中建六局承建的就 有三个, 共计 176 个单位工程, 总建筑面积 21 万平方米。虽然当时六局在全国各地承建过 许多重点项目,但这一 工期要紧于任何 项目, 大部分项目的工期不足半年。接到任务 后, 中建六局迅速抽调建设者从天津、 抚顺、 山东等工地转战迁安, 在吃、 饮水、 住、 照明、 通讯等生活设施均没有 的情况下,全力 以赴投入施工准备,迅速形成 4000 余人大会 战的壮观场面。 临的重重阻碍,却让当时的建设者们感到颇 为棘手,大家总结该工程遇到的困难是“一 紧、 二多、 三难、 四边”“一紧” 。 是指工期紧, 从 第一个项目配料室破土到第一台烧结机投 产, 土建、 安装及调试总操作时间仅 7 个月。 “二多” 是指工程内容变化多, 设计变更多, 工 程 9 月份开工, 月份图纸才基本到齐, 11 在此 过程中设计方案不断变更,给施工进度带来 很大阻碍。 “三难” 是指土建工程全部集中在 冬季施工, 中后期工作量大, 且场地狭窄、 道 路不畅, 给施工的全面展开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边” 是指边拆迁、 边设计、 边准备、 边施工, 在前期筹备不充分的情况下,项目对短期内 大量投入人力资源、机具设备等工作一时间 手忙脚乱。 对此, 中建六局成立了工程指挥部, 组织 局属一、 三、 机施、 二、 四、 安装等公司的精兵 强将进驻工地,以大会战形式和局总承包模 式, 在迁安矿区摆下了大决战的态势。
全力以赴 协同作战全局各兄弟单位集中在一个工地并肩战 斗, 自引滦入津工程后, 这还是第一次。 首先入场的是机施公司,该公司领导班 子委派朱公权担任现场指挥部指挥长。机施 公司为 工期、 给土建施工创造条件, 不惜 增大投入, 抽调了 29 台推土、 挖掘、 吊车、 装载 设备及运输车辆, 保证工程全线开工的需要, 遇上极复杂的地况时, 甚至要投入正常施工 4 倍的机械力量。在 75 米烟囱的开挖现场, 仅 300 立方米的土方量, 公司就集中了 1 台装载 机及 6 台翻斗车,足足奋斗了一个星期才完 成任务, 大家都说: 地质太差了, “ 根本不是在 挖土方, 而是在挖石方!” 就这样, 刚进场时的 鹅卵石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被无数辆车 的车轮碾碎的鹅卵石碎末,在如此高强度的 操作下, 公司建设者愣是没叫一声苦, 没有耽 误一天工期。 有了领导的鼎力支持, 有了兄弟单位的 通力合作,现场的各单位一度呈现齐头并 细化 应对困难迁安矿区的施工条件非常艰苦。人马进 场正值隆冬时节,许多员工的宿舍上无房 顶、 四墙透风, 每天吃着带冰碴儿的饭菜; 许 多人几十天没能脱 睡觉, 随时准备迎接 挑战; 没时间洗澡, 有的人身上甚至长出了 虱子…… 生活上的困难, 大家忍下了。
时任中 建六局局长、该工程总指挥文端仁在誓师大 会上提出了 “大干 100 天、 土建保交安; 大干 200 天, 确保一 ” 1992 年 4 月 10 日球 (即 团烧结第一 产线投产) 的战斗口号。在随 后的紧张施工中,全体 人员不顾风雪严 寒, 抱着战则必胜的信心, 在充分发挥自身优 势的同时,还向首钢集团学习行之有效的管 理方法, 特别严格了组织纪律, 对在工程建设 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及时给予奖 进、 共创佳绩的良好态势。一公司承建配料 室和破碎车间时经多方协调, 克服了框架施 工中劳动力不足的困难,没有耽误一天工 期。原二公司负责 2 个烟囱的建设, 米烟 75 囱仅用 17 天就完成施工任务,提前 7 天封 顶, 实际偏差 2 厘米, 将精确度控制在 7 厘 米的允许偏差范围内。三公司进场晚, 但组 织得力, 有方, 承担的成品仓进度迅速 赶上, 不逊色于其他项目。原四公司工程零 大小 41 个工号, 由于公司领导重视, 工 地指挥得当,全部实现了较快的施工速度。 机施公司抽调精兵强将,为土建当好先行。 材料公司干脆把工作重心移向迁安, 保证工 地大批量、 多型号材料的供应。安装公司积 极做好各项施工准备, 以在工地召开的经理 办公会为起点, 全面配合土建工程, 提前完 成了施工任务。 当全部工程在既定工期内完美收工时, 六局人不禁欢呼雀跃, 庆功宴上喜悦的泪水 流过一张张黝黑的脸庞。这场上世纪 90 年 大会战不仅是一场轰动全局的“携手 战” 也是轰动迁安的 , “攻坚战” 在中国建筑 , 的历史篇章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时任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周冠五称该工程 “创建国 42 年来首钢历史 上最快速度, 把神话变成了实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