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家园心语 | 网站简介 | 华建历史追溯及寻踪 | 华建人物录 | 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史实 | 天南海北的华建人 | 华建史话漫谈 | 华建老照片 | 建筑文化论坛 | 后台管理 | 
More>>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华建人物录

    
华建历史追溯及寻踪

     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史实

     50-60年代三北地区建设回顾

     102工程指挥部与二汽建设

     华建的传承-中建六局在前进

     天南海北的华建人

     华建史话漫谈

     原建工部系统企业风采展示

     共和国建设纪实

     华建人家成员QQ联系地址


More>>

More>>

More>>

More>>
   联系人:史向东
   邮箱:sxd_01006@sina.com
   邮编:300451
   QQ: 615724080(情缘相连)
   手机:13702065886
   地址:天津市开发区洞庭路66号801室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正文文章标题


发布时间:2016年9月20日 21时37分


                      第一章:102篇
                    
                        十堰印象

    在鄂西北连绵的群山里,有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这座美丽的城市,坐落在莽莽的大巴山里。山上全被郁郁葱葱的绿色所覆盖,看不到一处裸露的土地。山中有城,城里有山。城,山融为一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相互交相辉映,顺势而生。它们就像是一对孪生的兄弟,相互依偎着携手并肩,幸福而快乐地生活着。
    每当清晨,东方刚刚泛出鱼肚白,山上林中的鸟儿就叽叽喳喳地唱了起来。清新的空气袅袅地从密林深处,花草丛中,河流水上飘了出来。就好似一位娇媚的仙娘被着薄如蝉翼的面纱涌动着,向着人们扑面而来。它微笑地亲吻着人们的脸颊,温柔地滋润着人们的肺腑。它与人们水乳交融,浑为一体。它令人们身心荡漾,心旷神怡。大自然和人们是如此地亲近,这里鸟语花香,春色满园,好一处世外桃源。这迷人的美景,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的光顾。在一块大岩石上镶嵌了一块字板,上面写满了赞美山林的诗句:
                 
                        《 登山》
 
                     登上山林赏野花,
                     沐浴晨风洗脸颊。
                     凝神养心绝佳处,
                     佛动须发似仙家。

                       《山林的早晨》

                    当东方泛出白昼的身影,
                    山林中就响起悦耳的鸟鸣。
                    鸟儿唤醒沉睡的众生,
                    用喙拉开夜幕的纱帐。
                    复苏的山林生机尽显一派光明。

                    激情高亢的鸟儿,
                    叫声响彻了山林。
                    它权威般的宣布,
                    我是山林的主人!
                    缓缓流动的山泉,
                    显得惬意悠闲。
                    哗哗翻起的浪花,
                    顽皮地向岸上的野花逗话。
                    喂、野花:下来和我玩耍。
                    野花含羞地颌首,
                    权作礼貌的回答。
                    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山林。
                    是生物们生存的地方,
                    是生灵们栖息的天堂。

                    清新的空气从密林深处,
                    飘出袅袅的丝线。
                    丝线里走出娇媚的仙娘。
                    她被着薄如蝉翼的裙纱,
                    微笑地迎向前来“修行的众仙家”
                    欢迎各位光临天然大氧吧!
                    这里有草地的床,森林的房。
                    可用泉水梳妆,可以雾做衣裳。
                    还可用负离子做护肤霜。
                    置身这美如仙境的地方,
                    真是令人飘飘欲仙,神清气爽。
                    美丽的山林至清、至美、至纯。
                    大美的十堰清纯靓丽,如诗似画。
                    感恩上苍赐予我们这束绚丽的奇葩!

                    《画中行》

                   青山绿水十堰城,
                   山青水秀画中行。
                   昔日荒蛮变花园,
                   一零二人建奇功!

   众多的诗歌对山林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众多的高楼,厂房点缀在群山之中。公路、铁路似两条威猛的巨龙,河流像一条银色的玉带,在群山之间蜿蜒穿过。一辆辆崭新的汽车从总装线上徐徐开下。这一切显得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恬静,那样的美好。然而,生活在这里幸福的人们啊!你们可曾知道为了建设这座春意盎然,富有诗意,充满活力的城市。当年有一群年轻的建设者,为了今天这座花园般的城市,他们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代价。
   1969年底,长弓和儿时一起玩耍长大后的四个小伙伴,跟随父母一起从北国边城,来到了祖国内地参加工作支援三线建设。
   经过了三天三夜乘坐火车的旅行,他们来到了当时铁路的尽头丹江口,转乘敞篷汽车。经过了一天的颠簸,傍晚时分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十堰(这座当时在中国版图上找不到的城市)晚饭后他们相约,从他们的住所,山腰下一座芦席棚内走出,一起爬到了山顶。环顾四周,放眼望去:除了山,还是山。没有灯光,没有繁华,没有滚滚的车流,没有熙攘的人群。只有望不尽的山峦,和阴森的马尾松林。这一切显得是那样的萧条,那样的落寞,那样的没有生气,那样的原始落后。这一切和他们想象中的工作环境相差的太多,太多。看着眼前残酷的现实,使从小在城市长大过惯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生活十六、七岁的孩子心里产生了巨大的落差。酸楚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不知是谁哭了,引发了其他三个人也一起大哭了起来。

                      初始生活
 
    时间过去半个多月了,四个伙伴还不太适应这里的生活。由于十堰当时没有铁路,没有机场,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老白公路,致使物资极度匮乏。食堂里每天供应的除了米饭,就是萝卜,白菜。北方来的孩子吃不惯米饭,加之肚里又没有油水,半夜里总是饿得睡不着觉。几十万的建设大军,突然涌进这个荒蛮的小镇,可想而知当时的生活物资紧张到何种程度。一天鬼子打听到离驻地五里远的地方有一个老乡饭店卖馒头,每天只卖30个左右。当鬼子把这个消息告诉三个伙伴后,大家兴奋地跳了起来,并马上决定,明天一早就赶过去买馒头。
   天刚一放亮,长弓、子豪、鬼子、王野四个伙伴谁也没有睡懒觉,跑了五里地,把一蒸锅馒头全买了回来。临走,鬼子还向老板建议,下次蒸点糖包。
   鄂西北的雨一下就是十几天,整天阴雨连绵,泥泞的道路使人走起路来很困难。由于下雨天不用出工,加之天气又冷,芦席棚里的人们全躺在自己的被窝里。年纪大的聊天,年轻的讲故事,或者唱歌。这是当时唯一的消遣方式,艰苦乏味的生活使人无聊,又很无奈。这时,长弓和三个伙伴分别从各自的“吊篮”里取出馒头,躺在自己的被窝里惬意地嚼了起来。在众人充满惊讶,羡慕的目光注视下,他们心里那种得意,舒坦的劲头真是爽极了。一首打油诗见证了那时的生活:
               初到十堰磨难多,
               坚难困苦过生活。
               生活物资奇缺少,
               馒头都算稀罕货。

   “吊篮”是一位老师傅发明的。当时入住的芦席棚建在半山腰上,芦席棚内一条通道,两边全是床铺。分上下两层,男铺占三分之二,女铺占三分之一,中间隔着一层芦席。下雨天,雨水就顺着山坡从芦席棚内流过。一个大棚内住着几十号人,大家只有一米多宽,两米长的一块位置。所以人们只好把自己经常穿的衣服压在枕头下面,多余的物品全都用床单包起来,捆绑好,吊在自己床铺的上方。转眼新年来到了,长弓和他的伙伴们就要在这大山里度过第一个新年。

                   新年来到

    除夕的傍晚芦席棚内,人们依次从队长手中领回了自己的年货:一茶缸盖带壳的花生,一段五公分长的火腿肠,和每人一小杯酒。四个伙伴是一起领过年物资的,所以他们把领到的酒一块倒在了鬼子拿来的水杯里。鬼子癞皮赖脸的还向队长多讨了半杯。人们拿着领来的年货,各自回到了自己的铺位,坐在那里,默默地吃了起来。整个大棚内静悄悄的,只听到咀嚼的声音。突然、从隔壁女宿舍传来尖利的哭声。这就像是一声号令,这边男铺的孩子,立刻整齐划一的,一起也哭了起来。整个芦席棚内哭声一片,老师傅们开始做起了安抚工作。
   王野边哭,边说:让我爸派飞机接我回家。子豪喃喃地自语道:一定要离开这个鬼地方。那年王野17岁,长弓和子豪16岁,鬼子最小才14岁。

               大山深处过新年,
               没有年货缺油盐。
               青葱少年熬不住,
               一心就想返家园。

                  山中遇狼

    一天队长通知大家说:食堂没有煤烧火做饭了。要大家做好准备进山扛木材。早餐用毕,八点钟大家在队长的带领下,排着队开始进山了。这天食堂破天荒地给每人发了两个馒头作为午饭。队长规定:五人一组,各自带好捆柴的绳子,一组配备一把砍刀。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行军,大家来到一个山沟里,哪里摆好了一堆木柴。我们用砍刀把超长的木柴砍断,捆绑好后,一人背起一捆,开始陆续向驻地返回。
    好强的长弓,挑了一捆最大的扛在了肩上。王野看到后要长弓分些给他,长弓说算了,都捆好了慢慢走吧。开始长弓还能跟着大家一起走,走了一里地左右就慢慢地跟不上他们了。鬼子劝长弓扔掉一些,子豪骂他“傻二球”,王野也说他出风头。长弓说:你们先走吧,既然扛到了这里,我就要把它扛回去。
    伙伴们慢慢走远了,寂静的大山就剩下长弓一个人。虽然前后都有人,但隔着一座山头就什么也看不见,也听不见了。长弓连扛带拖,走到了一个山坳里,看到路边的草在动。定睛一看是一条大黑蛇,惊得他浑身汗毛都竖起来了。好在砍刀在手上握着,长弓胆壮了些,一声大喝!黑蛇急匆匆地钻进了路边的一座坟墓。受到惊吓的长弓,又来了些力气扛着木柴一口气爬上缓坡。刚想坐下休息一下,一抬头,看到路中间蹲着一只灰黄颜色,像狗一样的动物。他把肩上的木柴使劲往地上一扔,哐的一声,那只动物惊得站了起来,一条大尾巴几乎拖到了地上。啊、是狼!惊魂未定的长弓,心再次狂跳起来。冷汗一个劲地往下流,他惊恐地站在那里,硬着头皮和这只孤狼对峙着。长弓紧紧地握住砍刀,他想起老师傅们说的“狼怕镰刀,狗怕弯腰”如今狭路相逢,砍刀在手。拼了!长弓一声呐喊周身的热血沸腾起来,挥舞着砍刀向恶狼冲去。也许孤狼欺他只身一人,并没有退缩。而是呲着一副利齿,喉咙里发出瘆人的声音,冲长弓示威般地嚎叫着。长弓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挥舞着砍刀向饿狼砍去。长弓凶狠地砍杀着,恶狼疯狂地扑咬着,并连续地上下窜跳着,一场罕见的人狼大战,在大山深处上演着。乱战中,突然一声哀嚎,饿狼不知被砍中了哪里,夹着尾巴朝山下跑去,地上留下一串血印。正是:

             莽山深处遇狼仙,
             故事情节现眼前。
             抖擞精神斩凶敌,
             生死才见英雄胆!

    筋疲力尽的长弓,瘫坐在地上,半天缓不过劲来。他后怕地想我这真可谓是:乱拳打死老师傅,险中求胜啊。后面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在他们的帮助下,两个多小时后,大家一起返回了驻地。晚上长弓向伙伴们讲述了他惊险的遭遇,他们一个个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只有鬼子说他吹牛,长弓举起砍刀大声对他说,有狼血为证!

                   大青石上

    鄂西北的夏天来得真早,转眼半年多时间过去了。由于厂里生活车的频繁出动,从附近省市拉来许多生活必需品,使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长弓和十几个伙伴,已从大芦席棚内搬到了一座帐篷里。帐篷坐落在山脚下,离公路不远。帐篷背后有一块高1.5米、宽、长约6平方米的大青石。上面比较平整,是老乡平时用来晒谷物用的。
    帐篷内很热。伙伴们把帐篷的四壁都卷了起来,这样四面通风,又日晒不着,雨淋不着,还凉快,真是一大创举。出此主意的是鬼子,他得到了大家的夸奖,美得他摇头晃尾巴的,差点没晕过去。鬼子的学名叫孙子鸣,鬼子是他的外号。刚来的时候徒工班集合点名,队长点到他时不知怎么停顿了一下,孙子…下面不知是谁马上接了个孙,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打那以后,孙子鸣更愿意大家叫他的外号:鬼子。而不愿意“孙子、孙子”的叫他的学名。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长弓准备拿出床下的脸盆洗漱。突然发现盆内有一条蛇,他惊叫了一声把盆丢到了地上。室友们七手八脚的一通乱打,蛇是打死了,可长弓的脸盆也瘪了。蛇头是三角型,颜色是土黄色的,王野断定、是条毒蛇。“我说帐篷墙面不能卷起来吧,今天来条蛇,没准明天还来只狼呢”大家七嘴八舌激愤地说着。鬼子只得意了一个晚上,面对大家的指责,他哭丧着脸说:那就撒点药呗。一句话提醒了大家,子豪立刻向队长作了汇报。并领来了白灰,六六粉,围着帐篷洒了三圈。这下好了,蛇不敢来了,就连苍蝇,蚊子也没有了。就是味道有些呛人,但为了能睡个安稳觉,这些也就无所谓了。
   鄂西北的夏天,让这些从北方来的年轻人,领略了酷暑难耐的真实含义。帐篷里热得睡不着觉,干脆就拿着凉席到屋后的大青石上睡去。这真是个好主意,大青石上很凉快,一觉睡到大天亮。第二天晚上,长弓和三个伙伴先用水把晒了一天的大青石,冲洗降温。在上面再点上两盘蚊香,把胳膊,腿上抹上风油精。准备就绪后躺在上面真是舒服极了。住在帐篷里的伙伴们,见此、也纷纷要求睡在大青石上。好、经过协商决定:四个人一组,轮流在大青石上过夜。在那个炎热的盛夏,大青石俨然成了大家心中最奢望的“星级宾馆”。
    这天晚上轮到四个伙伴入住“青石宾馆”冲过凉后,他们惬意地趟在大青石上,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看来我们这辈子就要在这里度过了,鬼子的话音刚一落地。子豪立即说道:谁说的?我一定要离开这个鬼地方。王野接着说:要不是为了照顾我老爸老妈,我才不在这干呢。长弓也说道:既来之,则安之。你们就别发牢骚了,还是说点别的吧。鬼子立刻附和道:对、对、对咱们说点别的,我看咱们队长真他妈的不是个东西。子豪听后嘿嘿一笑说:你骂队长不就是因为你泡病号,没吃上面条吗?你已经炮轰人家了还要怎样?鬼子一听子豪揭他的短,立刻急眉火眼的反驳道:奥、女徒工病了能吃面条,我病了为什么不能吃?原来,一天鬼子看到队长端着一碗面条,给一个生病的女徒工送去。他就动了心眼,也跑到卫生所软磨硬泡的开了三天病假条。谁承想,当他兴冲冲地拿着病假条去打面条时,正巧在食堂和队长撞了个正着。队长问他给谁打面条?他说给自己。队长用怀疑的目光审视了一番鬼子,又问他,你活蹦乱跳的得了什么病?鬼子有些心虚,先说胃疼,一会又说感冒。队长狡黠地一笑,用温和的口吻问他,你一个大小伙子,这么一小碗面条你够吃吗?鬼子不知是计,傻乎乎地答道:那就给我打三碗吧。滚!队长抬起一脚踢在鬼子屁股上,用手一指普通饭口,去、那边排队去。鬼子“偷鸡未成蚀把米”气得他脸都变绿了。
       一天傍晚,鬼子看到两个女徒工进了队长单独的住处。他立刻叫上王野、子豪拿了一把过年时剩下的“摔炮“悄悄来到队长房屋门前。鬼子小声对王野、子豪说:我喊一二三,咱们就一起摔,两人点点头。一二三,鬼子发出了口令,三人一起使劲把炮摔到地上。砰地一声!他们撒丫子就跑,一口气跑到大青石上,躺在那里笑得直打滚。第二天开晨会,队长恶狠狠地说:昨天晚上,有人炮打无产阶级司令部,谋害领导干部。我已经报告公安局了,查出来,让他进大牢。王野悄悄对长弓说:吹牛去吧,公安局又不是你们家开的,管你这事,自己慢慢查去吧。两人相视一笑。
    队长姓薛,30多岁文化不高,水平也一般。鬼子骂他不是个东西,不是没有理由的。队长不但明显地亲近女徒工,令人生厌。他还贪钱,贪物。别的队每人都发有5块钱的降温费,可我们队却每人只发3块钱。剩下的每人两块钱,队长说留在队上当最它用。鬼子说他“克扣军饷”王野说他“变相贪污”。子豪说他亲眼看见,过年时,队长和一个师傅还有两个女徒工,就在我们现在躺着的大青石上,饮酒作乐。他们喝的是成瓶的酒,人手一根整香肠。子豪的话也让长弓想起,过完十五的第二天,他去队长房间拿工具库的钥匙。一进门就看到队长桌子上,放着一小堆花生,他自己正边吃边喝呢。王野听了气愤地说:妈的,肯定是过年时克扣我们的年货,留着他自己享用。一定要好好整治一下这个坏东西。
    这时大青石对面的山坡上,传来了哭声,大家有些愕然。王野说:那是当地一位去世老人的墓,今天早晨才埋在那里的。子豪听后有些消沉的说:几十年后,我们也就埋在这里了。鬼子听了却豪迈地说:埋在这有什么不好,青山绿水的,风景这边独好!你说是不是长弓?对、周总理说过“青山处处埋忠骨”长弓说。鬼子一听得意了,哈哈,那我死后就埋在这座山头。说完他用手一指大青石背后的山,随后问到:长弓、你呢?我和你做伴,就这座吧。长弓指了临近的一座山。子豪、王野在鬼子的催促下也各自点了一座山头。
    快11点了,伙伴们依然谈兴很浓。鬼子拉着王野,两人悄悄溜下大青石,过了一会他们用背心兜着一些东西回来了。往大青石上一放说吃吧,子豪用手指着鬼子问:说、是不是从老乡地里偷来的?说完拿起一个西红柿就咬了一口。鬼子一看大声吼道:你给我放下!有本事别吃,假洋鬼子。子豪笑道:我这是吃孙,喝孙,不谢孙。哈哈哈…
    鬼子,人小鬼大,主意多。(应该说馊主意多)吃饱了,闹够了,他又生出新主意了。王野:你打算怎么整治那个坏队长呢?你说呢?王野向鬼子反问道。这还用问,跟我来,鬼子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都去啊,都去,谁不去,谁不够意思。他把我们拉下大青石,爬到对面的山上,在老乡的新坟上扛起一个花圈就走。下到山下,他命令式的对王野,子豪说:你们俩一定要把它摆到队长的门前,留神点,别让人看见。第二天早上,整个驻地炸了窝。大家议论纷纷惊奇地,幸灾乐祸地,看着队长狼狈的,把挡在门前的花圈移开。

               当年我们很年轻,
               做事草率随意行。
               竟拿荒唐寻快乐,
               今后绝不再沾腥。

                   游武当山

    五月中旬的一天,团委组织团员,青年去武当山春游。这天,天气真好。晴空万里,微风习习。在大操场集结完毕,三百多人的队伍,分乘10辆大卡车,浩浩荡荡向武当山出发。汽车奔驰在老白公路上,一路上伴随着欢快的笑声,歌声不断,口号声此起彼伏。当汽车慢慢地盘旋驶入景区公路时,一幅幅绝美的画卷,映入青年们的眼帘。公路两旁的山上,开满了绚丽的杜鹃花。茂密的松林笼罩着奇峰异岭,色彩斑斓的杜鹃花点缀其中。真有如临仙境般的惬意。“车在山上走,人在画中行”一幕幕旋旎的风景,引来青年们一阵阵的惊叹。
   队伍来到后山脚下,开始从后山攀登。爬了不到一个小时,子豪就喊爬不动了,鬼子也说,腿抽筋了。长弓用手指了一下走在他们前面的俩个女青年说:你们真丢人,连女的都不如吗?不到长城非好汉!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攀爬,伙伴们终于登上武当山顶峰。
    武当山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武当山金殿就建在这里。殿内供奉着真武大帝的神像。“目横秋水,眉扫春山”其神像似更多地保留着古代真武大帝原人的特征,极富魅力。据说凡是虔诚的朝拜者,则有求必应,十分灵验。随着山名的远播,引来晋、冀、鲁、豫、陕的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地进山朝拜。
    走出殿门,有一座十几平方米左右的平台。一位老者对我们讲:这里原有一面大鼓,由四根铁链悬空吊挂。一天有一位朝拜者前来朝拜,看门的道士见他穿着一双皮鞋。就拦住他说:穿兽皮者不得进殿。来者抬头看见那面大鼓,就说鼓面不是兽皮吗?道士听罢,无语。只见那面大鼓自己挣断铁链,咕噜噜地滚下山去。听罢、王野小声地对长弓说:瞎掰。长弓笑笑说:真假无从考证,咱们也就是听者自听,云者亦云罢了。但是五当山的雄伟壮丽,那是名符其实的。我们站在金顶之上,眺望远方,群峰尽收眼底。真的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威风凛凛武当山,
               横空出世天地间。
               道教圣地众景仰
               东风浩荡史无前!

                     洪水来袭

    雨一连下了半个多月,平时清澈见底,缓缓流动的小河。开始变得浑浊起来,水流也急了许多。武装部长,召集全体基干民兵抗洪抢险。从他们当中精选出36名队员,组成了抗洪抢险突击队。
   突击队,下设三个小分队。长弓、王野、子豪都分在了第三分队,王野任分队长。鬼子太小部长没有批准他参加突击队。三个分队24小时驻守河边,8小时一换,轮流值守。任务:一、观察水情若水上涨,立即用编织土袋加高堤坝,并有权调动全体民兵增援。二、巡查堤坝,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三、没有命令不得擅自离开堤坝。突击队员每人配备一件救生衣,一只手电筒。指挥部专门在河边的堤坝旁,为突击队建立了一座临时休息的活动板房,突击队24小时吃住在河边上。
    晚上22点钟,三分队开始上岗了。他们四人一组拉开距离,沿着河边来回巡视着。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水情没有发现异常。这时从公路上窜下一个人来,径直来到队员们身边,大声问候道:同志们辛苦了!大家一愣以为是领导来查岗了,细一端详,哈、原来是鬼子这小子,子豪来劲了。小鬼子你跑这来干什么?这可是军事禁区呀,外人不得随便进入。鬼子的嘴是不饶人的,呦呦呦,还军事禁区呢,你不就是个民兵吗?充其量算是个土八路,少跟我这充大尾巴狼。
    食堂送夜班饭来了,“前线”的伙食是丰盛的,鬼子吃得直咂嘴。看着他那个吃相王野笑了:鬼子,你小子今晚来这是视察呢,还是蹭吃来了?鬼子立刻起身敬礼,一本正经地答道,报告分队长:本战士是作为预备队员前来报到的。如果您的部下有哪个军人,在关键时刻当了叛徒,我会毫不犹豫地顶上去的。说完朝子豪看了一眼,冲大家挤了一下眼睛。鬼子就是这样一个人,鬼精灵,一点亏不吃。尤其是嘴不饶人,其实他人还是不错的。这不吃完饭后,他陪着我们一直值守到凌晨四点。不是王野赶他走,他还要陪下去。鬼子走后,上游水库来了通知说:水位已经快到水库的警戒极限,实在不行就要开闸放水了。他们要求我们做好应急准备。王野立刻将这一信息报告了上级。可一直到清晨六点,和一分队交完班也没见河水有什么异动。放松了警惕的年轻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活动板房倒头便睡。
   早晨八点,水库突然开闸放水。汹涌的河水似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奔腾而来,瞬间便冲跨了垒起的堤坝。活动板房摇摇晃晃地快要漂起来了,熟睡的12名三分队队员们却毫不知晓。危急时刻,一分队长率领几名队员,冒死冲进了活动板房,高声叫醒了大家。看到还有没醒的,便从床上扛起就走。队员们从睡梦中惊醒,趟着齐腰深的河水慌忙跑上了和桥面平行的公路。
   突然、王野惊呼道:小戴、小戴和志强怎末没来?这时活动板房已被大水卷进了河床中央,上下翻滚了几下,一会就没了踪影。伙伴们哭喊着:小戴、志强!可是他们永远也听不到伙伴们的呼声了,汹涌的洪水带走了他们。当天下午在十公里开外的回水湾里,找到了他们的遗体。那年,志强才十七岁。小戴十八岁。两个年轻的生命消失在鄂西北的群山里。安息吧、亲爱的伙伴!
             

              斯人驾鹤已仙逝,
              音容笑貌心中留。
              青春热血洒山河,
              英名永驻天地间!

     102篇到此为止,下面续集为二汽篇。欢迎继续赏读。笔者:长弓


友情链接: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华建


版权所有(c) 华建人的家园

地址:天津市开发区洞庭路66号801室

QQ: 615724080(情缘相连)  手机:13702065886

联系人   :   史向东  邮箱:sxd_01006@sina.com   邮编:300457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